daitoudage 感谢老师夸奖😉
关于我的暑假无线电技术精进计划……
Day 12
关于八木天线……
今天早上开始继续制作八木天线 —— 不过这次使用的是直径 4mm 的黄铜棒 —— 我前几天本来想着说 “下次再用”,结果立马 “真香” 了。😂
(▲购买的黄铜棒 —— 比不锈钢更脆。请店家初步裁切了一下。)
然后,就是馈线与有源振子的焊接。这回使用了纯度更高的焊锡丝,效果也比上次更好。
(▲焊接 —— 馈线芯连一端,屏蔽线拧出来的一股连另一端)
但是,在全部连接、固定完成之后,我马上发现了一个问题 —— 骑马卡与扎带离主梁太近,而有源振子每一段只通过一组扎带固定,由于重力作用,振子会下垂。
(▲示意图)
寻思良久,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
(▲喜庆 —— 可是我手头只有红色布条呀)
如此,通过网分 NanoVNA 测定(感谢 M 哥的使用教学视频),我们得到了一个中心频率在 133MHz、中心频率驻波比为 1.07 的八木天线。问题是:
(1)中心频率太低。在预期工作频率 145.1MHz 上,其驻波比已经超过 10 了;
(2)如此固定并不牢靠。用于固定的布条很容易滑动,这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是非常不好的。
由于尚未想到如何更好解决第二个问题,我先通过裁剪振子来调整中心频率。
猜猜怎么着?
中心频率还没上去几兆,有源振子倒是因为我在裁剪的过程中过度扭转,脱开了与馈线的连接。
淦!我至少蹲在室外顶着下午的温度用力地裁剪着振子(对于电工钳而言,4mm 铜棒并不好剪 —— 不过至少能裁剪 —— 比不锈钢棒强多了),看来今天的工程因此暂时告一段落了。
明天得要重新焊接,再做调整,同时得要优化一下有源振子的固定 —— 我想,也许可以使用吸管?
另外,今天看到了 @Gintoki 老师制作 V 端四单元八木天线的帖子,受益良多。也许下次制作就可以参考这种直接插入的方式。
【特辑】CVB 的登山记
由于待在学校寝室楼内,在 V 段通联上根本没有高度优势,往往叫了没人回,或者听听单口相声。于是在前几天,我便打算在今天早上去爬一下杭州市区的老和山(在西湖的西边)。在询问了相关经验之后,发现今天周一,白天可能并没有多少友台在线。于是,改为晚饭后去爬山。路线如下:
(▲西湖西边的徒步爬山路线。是人生中第一次独自夜爬)
事先声明,今天我总结出了几个夜爬经验,没有夜爬过的各位可以权当参考:
(1)除了手机照明,另外买个手电筒(或者头灯之类的);
(2)带上充足的水;
(3)最好找个伴和你一起爬;
(4)如果可能,白天先踩踩点。
先去到观景台。台上的视野非常开阔,城西到城东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观景台向东看。图里的便是西湖)
然而,在守听了许久之后,发现并没有友台在频率上通联。于是果断开叫。然而,与预期相反,没有收到回复 —— 微信群里面倒是有许多友台表示收到了我的呼叫,59+20。—— 这么开阔的地方,怎么可能接收不到视距传播的信号呢?
检查了亚音接收和音量设置,没有问题。那就很可能是位置的问题了。换了一个位置重新开喊,终于成功通上了 @BG5BJO 老师。
(▲虽然还是以一种奇怪的姿势收到的信号,但是总比没有强)
能通上的信号都非常好。BJO 老师推荐我可以去北高峰再看看 —— 因为观景台貌似存在干扰,一些友台喊我我并不能收到。从观景台出发到目的地,大概还有 2 公里左右。那么爬吧!
过了观景台,路灯变得非常稀有。山越爬越高,天越来越黑,人越来越少。好在我带了一个手电筒,照着前面的路。
(▲随手拍的两张照片)
不过幸好今天我比较争气,沿着陡峭的山路(真的有点陡!)成功跟着导航走到了目的地 —— 可是导航结束在了一个 T 字路口处(点名批评〇德地图),我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要往哪里走。于是,我在这里决定折返,结束这次夜爬。在这之前,我在终点处又尝试进行了几次通联,当作 “登顶纪念”—— 包括 @BH5BSD @BG5BJO 在内的许多老师都有和我通联。按照 BJO 老师的说法,在这个高度,已经可能通上无锡的电台了 —— 可惜今天太仓促啦,下次得要好好试试。
下山途中,看到了璀璨的城市夜景。
(▲市内夜景)
顺便抓住了一个小 “犯罪嫌疑人”——
(▲挡道的犯罪嫌疑喵 —— 不许动!)
—— 然后就打道回府,骑着小电驴回学校了。
今天也是收获满满啊。
关于 CW 技能……
今天没什么时间继续推进度啦。
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挺晚了 —— 而且挺累的 —— 所以今天让我偷偷懒,少听几组当作复习好啦。
振子断开后要歪的问题好解决啊,找一根筷子,用胶带绑上去就好
灵魂画手
Day 14
关于八木天线……
太可惜了,今天因为有事情而把八木天线的收尾给耽搁掉了。
这一耽搁,将会是一周 —— 明天我就会去吉林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在杭州了。
不过呢,在正式回家 “放暑假” 之前,我还会在杭州待上一天 —— 那天总得要把天线搞搞完咯!
所以,往后的几天就恕我不再更新八木天线制作现场转播 —— 暂时就先这样子吧……🙁
关于 CW 技能……
🎉🎉🎉【Koch 教程一周目结束!】🎉🎉🎉
历时 2 周整,跟着 LCWO 上的 Koch 教程过完了一遍 26 个拉丁字母 + 10 个数字 + 5 个标点符号,全程听写训练速度为默认的 15wpm / 10 eff. wpm,每一组听写时长绝大多数为 1 分钟。
之后的几天,除了进一步巩固对于各个电码的听感熟练度,我希望可以逐步加长耐久度,尝试听写 2-5 分钟的电码组。再往后,可以逐步提升抄报速度 —— 先提字符速度,再提有效速度。
加油,奥里给!
Yofoa-Film-Studio 不要小瞧…… 我的画功口牙!😛
终章 -The End-
嗨嗨嗨,我从 2 区回来啦!
之前我和同伴们去了 2 区的四平和沈阳做了社会实践(其实就是逛了逛),顺道拜访了沈阳的沈阳大街遗址 ——
(▲弟 中 之 弟.jpg)
关于八木天线……
昨天刚刚返回杭州。稍作休息后,今天终于完成了搁置的八木天线制作。
首先,利用分析仪,通过不断通过感觉来裁剪振子,将八木天线的中心频率由 135MHz 上升至了 146MHz。
(▲裁剪下来的部分黄铜棒,和裁剪工具 —— 电工钳。黄铜棒的直径比较大,裁剪非常吃力。)
在这里,分享一个我 刚刚总结出来的裁剪黄铜棒经验:在目标位置使用电工钳用力裁剪一圈,使那一圈黄铜变细;然后,在绕圈裁剪若干次之后,使用电工钳的前端夹住不要的那一部分,然后用力向下掰(向下掰是为了防止向上打到脸)。这样子裁剪,不仅比一味剪到断更加省力,而且可以使切口更加平整。
(▲分析仪测定,在 145.100MHz 时天线驻波比为 1.386。但测定时驻波比并不稳定,不过总体能保持在 2 以下)
(▲制作完成的八木天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我将有源振子的固定方式改为了 @BG8AMG 老师建议的筷子,非常感谢这条实用的建议!
(▲有源振子部分特写。使用了筷子固定;将馈线缠绕主梁两圈,权当巴伦)
随后,连接了手台,在阳台上进行了通联测试。但是限于地势(指众楼环绕的五楼阳台),只能够发射出去而不能接收到友台的回应,有些可惜。
(▲在阳台上使用手台尝试发射)
随后,有好几位友台在微信群里表示能够抄收我的信号。不过很可惜,HamCQ 论坛貌似并不支持媒体播放,所以友台录制的音频不能和各位分享啦。但是能确认的是,我的呼叫非常清晰 —— 毋庸置疑的 59!在此,特别感谢 @BG5ATV 帮我录制的呼叫音频😀
以后有机会,希望能够在一个更加高的地点用这个八木收到友台的信号!
关于 CW 技能……
之前的几天,基本上每天能够保证 30 分钟以上的 CW 听写,包括在 LCWO 上 3 分钟一组的听写,以及软件 MorseRunner 上持续 15 分钟的模拟 CW 呼叫。
(▲软件 MorseRunner 截图。正在不断尝试更高的 CW Speed。)
我的 CW 技能,正在可见地不断进步!
总结
至此,我在第一楼制定的两个目标在将近一个月后,都圆满完成啦!
(▲一楼制定的两个目标)
所以,这个《暑假无线电技术精进计划》帖子,堂堂结串!
感谢各位友台对我的关注、支持与建议!我会在以后继续保持这份热爱,不断提升自我,全面发展!
期待能够与各位友台在空中相见!
73!
你这弟中之弟拍的不像一个图层 hhhh
还有,原来你也是岛民!
原来大佬在这里直播啊,加油
Yofoa-Film-Studio (゚∀。) 啊
Draba
(=゚ω゚)=
小肥呀限你在两个小时内给我的串去回复一下(手动狗头)
一个冷门爱好 - 业余无线电答疑串
没见网分多少 m
Yofoa-Film-Studio 怎么这里也有岛民,还是业余无线电串 Po
不过挺好奇怎么看出来楼主是岛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