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3PIE 详细视频请关注B站、抖音【BI3PIE】观看“大型连续剧”…… “冀唐青春杯”业余无线电技能大赛在2月16日,正月初七,圆满落下帷幕。来自京津冀辽的18位参赛选手抵达唐山,经过“UV常规通信赛”、“短-80个人测向计时赛”、“应急中继台架设赛”、“应急短波天线制作赛”等4个赛项的激烈角逐,产生了12个奖项。BG3ROB斩获价值1600元的鸿凯德HTM-689电台一等奖,BD3QVN,BH2TMQ(客席)斩获NanoVNA网络分析仪2台。 先来一张大合影,虽然参赛选手只有18位,但是奖品丰厚,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人,包括选手和工作人员、裁判员,在这个活动中都学到了若干新知识。 这个活动是完全我个人策划和主办的,在感谢参赛选手的同时,更感谢唐山的无线电爱好者们,群里发消息招募工作人员,一会的时间16个老师报名。唐山目前没有无线电相关的协会,也有将近15年没有类似的大型活动了。但是,也并不是非要有一个组织才可以开展活动,当然,有协会可能在协调各种事情上方便一些罢了,或者可以印几张证书扣章……也感谢鸿凯德公司、成都M哥提供奖品,本地BH3FUT倾囊相助500元置办条幅、展板、胸牌…… 总之,我们克服了一切社会学上的困难,唐山市无线电爱好者们张开自己的双臂,迎接各位的到来。 陆续抵达的参赛选手 裁判员与工作人员对接流程 主会场负责人兼分数汇总——BD3OIX郑老师 选手到达以后,通过抽取胸牌的方式决定选手编号,进行一次加密。也就是说,后续的比赛项目中,不再出现自己的呼号和姓名,一律位胸牌编号。 BI3OZR和BH3QHE在准备第一赛项“UV常规通信赛”的题目和答题卡 UV常规通信赛,把18名选手通过抽签的方式分成两组,一组前往竞赛场地的A区域,另一组在B区域,AB两区域相隔不到1公里,但中间有公园内凤凰山阻挡,直频通信可通但相对困难。参赛选手抵达各自区域的出发线后,由工作人员按照所抽取的扑克牌大小发放题目,比如,张三抽取的是红桃A,李四抽取的是黑桃A,那么两个人就分别在A、B区域形成队友,分发01A、01B的题目,01A与01B的题目上标注双方的规定通信频率,选手在越过检查点后可以开机设置频率完成报文的播发和听抄。 报文内容为单呼号(BI3PIE)、组合呼号(B0/BI3PIE/QRP)、4字电报(1234 4321)。难点在于,双方不知道彼此是谁,竞赛开始前不知道通信频率,考验双方对电台设置的速度、字母解释法听抄和应急反应能力。 B区域的起点BH3DED苏老师 B区域的终点BG3NBD王老师
BI3PIE 第二赛项是80米测向赛,在国家赛事的基础上,我修改了部分规则。测向区域从起点到终点约1公里,限时15分钟,布放四个隐蔽电台(信号源),台标播发摩尔斯电码分别为MOE、MO、6、8,每个选手在起点时,4张扑克牌抽取三张,作为自己的应找电台,另一个不告诉选手是什么。在每个隐蔽电台(信号源)身上,贴有四字词语作为该信号源的标识(蜂蜜麻糖、棋子烧饼、刘美烧鸡、迁西板栗,都是唐山的特产美食),这个对应关系只有裁判员掌握。 比如,2005号选手应该找到MOE、6、8三个电台,那么MO就是他的“炸弹台”,找到炸弹台,如果他抄写了MO电台上贴的标识,那么分数就会清零。 这个主要考察短波测向机的使用(前期有培训),摩尔斯电码的听抄,还有一部分体力。 测向赛起点 测向赛终点 选手正在调整手持测向机 这个环节比较费摄像,我跟了两个选手各跑半程,录了一些视频素材,大家可以回头看视频哈~
BI3PIE 第三、四个赛项是团体赛,也是大家学习东西最多的赛项,更是考验团队协作能力的赛项。18个参赛选手分成6+6+6的分组,测向赛、应急中继台架设、短波天线制作,同时进行,然后再分组轮换。 应急中继架设赛,6个人限时5+15分钟的时间,5分钟研讨、熟悉队友,15分钟动手架设。比赛开始前,利用线上培训会的机会,进行了发电机、Hytera RD980中继台、双工器、天馈线的基础知识培训,但是,毕竟抽象的东西,放到现实还是有区别的。 比赛由裁判员下发赛项任务书,包括中继台工作频率、哑音、中继台延时静噪(回执音)长度、中继台呼号、台标摩尔斯电码发射要求等等,参赛选手需要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互相熟悉、分工、研讨。 最后裁判员根据评分细则(驻波比、功率、是否能正常通信、天馈连接、双工连接、发电机使用等)给出分数。 6个人分工协作,需要拉起发电机,连接好直流电源,笔记本电脑给中继台写频,双工器和中继连接,双工和天线连接,天线和支撑杆固定。可能对于选手来说,这些都很陌生,尤其是发电机系统,油门、风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发电机为什么冷机启动要进行风门的配合,这些,都在比赛中得到了熟悉和了解。 从队友之间的素不相识,到携手完成中继台架设,这20分钟的时间,紧张、严肃,又充满欢乐……
BI3PIE 最后一个赛项是短波天线制作,使用1:1巴伦,制四分之一波长全尺寸倒V天线,本着熟悉原理、节约材料的原则,每组制作的天线均为28500kHz中心频点,现场提供支撑杆、振子电线、巴伦、绝缘绳、馈线、NanoVNA矢量网络分析仪。同样,也是5+15分钟的时间,有5分钟互相熟悉和研讨的时间,15分钟制作。 裁判员根据架设情况、谐振点、驻波比等指标给出分数。 选手裁剪振子 BG3NBD王老师担任本赛项裁判长,和BH3RAU杨老师一起,评判的同时给选手们详细讲解了倒V天线的制作与架设要领,比如振子修剪技巧、振子不应与支撑杆有接触搭铁等问题,还针对馈线盘起来与打结对射频的影响做了进一步分析。 选手固定倒V振子拉绳
BI3PIE BH3XZT 全是我自己一个人,我近几年的确在唐山无线电发展上倾注了大量的资金、精力,中继台我们是由一个小的管理团队,但是设备都是我个人的,从来不均摊钱。因为,你要是面向大家众筹,当你不玩了,或者想更新设备,维修设备的时候,他会有人不满意,说当年那个设备有我200块钱呢…… 关于这个活动,我是突发奇想,因为本地有一些大学生爱好者,包括你学弟在内,正好之前我因为向鸿凯德第一个反馈了技术建议,鸿凯德采纳后为了表示感谢赠送了我一个电台。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我决定把这个电台作为一等奖送出去。 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策划过程…… 确定赛项内容、制定条幅、展板、买笔、打印材料、档案袋、等等等等,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完成的。后来BH3FUT联系我,提供了500元资金,活动的耗材得以解决。 当然了,因为本地没有协会,我目前也没有精力或者能力去成立协会,这些事,真的是举步维艰。你要在这里办活动,要沟通协调好多东西,这些事都在过年之前搞定了。然后,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连续三天的下午,我去现场看,分析实验信号,规划区域。 初四、初五两天闭门造车,流程、题目、文件、现场需要带的东西,脑子里一遍遍放电影,缺什么,需要多少工作人员等等。初五,在本地群里发布了招募工作人员、裁判员的公告,因为之前也一直有沟通,所以大家相应很快。 初五晚上组织召开了参赛选手会议,培训、宣讲。 初六我一个人完成了所有工作人员的分工,指定了现场总协调、副总协调,都是我们中继台的管理员,我们经常配合,所以好多东西很默契。初六下午带着有时间的工作人员再次进入现场勘察。 初六晚上所有东西按照预案装车,反复检查核对。 初七上午到达竞赛地点,按分工布置场地。 其实,18个选手的活动,和180人、1800人的活动流程是一样的,脑袋里想的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工作人员多少的问题 还发生了两个突发情况,初五线上培训完毕后,有人因事退赛,因为比赛需要偶数人员分组,16、18人最好,所以,马上找了替补队员,无独有偶,初六晚上,又有人因事退赛,搞了个措手不及,但是,好在提前都有预想,顺利解决。 整个假期我奉献给了这个比赛,整个青春奉献给了唐山的无线电发展,整个热爱奉献给了这个会热爱一生的爱好。
BI3PIE 经过半天的激烈角逐,到了揭晓分数的时刻,我们的裁判员、核分员在紧锣密鼓的汇总各个赛项的成绩。 颁奖: 纪念奖,俩水壶,野架必备 四等奖,四个包,可以放QRP小电台 三等奖,三个键盘,有一个是机械的,两个普通的,留着短波打比赛接笔记本录入N1MM吧~ 二等奖,成都M哥赞助的NanoVNA网络分析仪两个,DIY和天线修剪制作必备,开启新的领域 一等奖,当然我亲自颁发了,鸿凯德陶总给我的HTM-689大功率车载台,价值1600元,我奉献咯~ 完,详细视频见我B站吧,总共拍摄了100GB素材,1080p30f,慢慢剪8。。。
BI3XGJ 参赛选手来了!比赛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挑战性!作为一个今年二月刚刚拿到B类执照的新“老B登”入门短波的HAM,通过比赛的方式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非常及时且实用!虽然只拿到了四等奖,有一点遗憾,但更多是学习到了很多东西,除了比赛中学习到的小知识,也学习了各位裁判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认真仔细的态度,我深深地被唐山各位HAM朋友老师们的热情所打动,尤其对BI3PIE张老师在唐山乃至全国业余无线电领域的无私付出感到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