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尾迹散射通信(Meteor Burst Communications,简称MBC,直翻称流星爆裂通信,但我认为这个名字太中二了[笑]),是指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后烧毁产生的电离尾迹,增强流星轨迹区域的部分e电离层密度,并使用VHF波段(30Mhz至150Mhz一般是可行的,我们可以使用6m波段和2m波段)进行天波通信的通信类型。事实上,在白天,流星尾迹也对10m波段的传播有重大正面影响。
流星尾迹散射通信的通信难度不算很高。由于流星留下的电离尾迹存在时间很短(只有几秒),因此整个通联过程是断续的,这导致直接的话音通联有些困难。但有一种名为“MSK144”的数字通信模式却很适合流星尾迹散射通信,因为其不像FT8/FT4这种通过数十秒发送数据的数字通联模式,而是重复发送长达73ms的数据报文,并且根据多个不完整的报文可以拼合还原成完整报文。对于单边带话音通联,可以尝试反复报告呼号的方式以完成通联。
流星尾迹散射通信对天线的要求不高,一根DP即可,有定向性天线(增益不要过高导致辐射出的电磁波波束过窄)更好。对于收发信机,我推荐使用10瓦以上的支持V段的全模式机器,并且接收灵敏度要好。没有高功率或全模式的V段发信机,也可以使用手台尝试接收信号并汇报。
流星尾迹散射通信的理论知识及更多实践建议可观看以下视频:
【业余无线电/油管搬运】(熟肉) 理解流星尾迹反射通信
我国玩流星尾迹反射通信的HAM不多,希望这篇帖子能引起各位HAM的兴趣!
明天(2025年8月12日)就是英仙座流星雨(一年中数一数二的大流星雨),凌晨三点准备带上基地台和U7V4++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