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无线电对我来说是爱好——跟玩游戏有点相似。
小学的适合就对无线电类的东西感兴趣,先是听收音机,而后是查阅资料时发现业余无线电;
那时候本地考证是要收费的,即使是最便宜的uv5r也要百元,零花钱不知得攒多久,更不要说当时未成年不能设台了;
直到高中,B站看某化学UP的科普视频,下方推荐了科技小汪的视频,兴趣使然开始进一步了解短波,那会距离成年也不远了,就先考证学习。在本地先后考了AB证,成年后设台。所得知识均为自学,设备、天线、传播等等。有来自绿宝书的,也有看其他爱好者视频了解的,也有自己在论坛查资料或者看群友聊天学习到的。
第一台设备是G90S,配合拉杆正V,在城市中进行数字通联。也会上本地中继,但主要还是听大人们聊天。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语音的通联数很少。这确实削减了我的兴趣。
中间复读了一年,拉杆正V因为大雨进水寄了,加上搬家等事务,无线电活动就此搁置。
23年底大二时,因为做比赛意外认识了一个同是HAM的年轻老师,聊的投入,又回来了解了一下无线电的情况,得知新规实行在即,15W以上要申请大照。就给G90S申请了个100W执照。本地无管验机的那天我在学校角落架上正V,与北邮集体台完成了我的短波SSB首通(真是不容易,入坑六年短波终于喊通了),这更加激起了我的兴趣,而后就是自制百瓦功放,前后花了四个多月,从查资料到PCB到组装,最后还内置了简易天调;觉得一大坨麻烦又用奖学金买了DX10(其实是单纯看着眼馋),还和爱好者老师一起架了20米端馈天线,做了一副新的拉杆正V。
今年也是有了自己的小车,WAPC与五五节均去野架,乐趣颇多。最近在校外住宿,玩短波不是很方便了,但有了高度也开始玩玩UV。
时代在发展,业余无线电也有着新的未来,我能明显感觉到开放未成年设台后有了很多新鲜血液的加入,我们学校也有好几个同学成为了爱好者,有三分钟热度的,也有比我还上头的。看来想组建社团、集体台的想法一时半会实现不了。
去年把对象也拉入坑了,考了A证。准备明年考完让她考B我考C,DIY一部USDX之类的小电台。
我在业余无线电上的总花费估计有两万多了,以后肯定还会更多。这就像氪金游戏——抽一个虚拟角色或装备,豪掷成百上千都不稀奇,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心快乐。可以来自通联到远方电台的惊喜感,可以来自自制天线或设备的成就感,也可以是来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耍的氛围感。。。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不用刻意找理由。
以上是我的经历与看法,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