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帮你补充点啥呢 —— 我想了一天没想出来很系统化的东西。

为什么是 14x9cm???

它是最节约纸张,最经济的印法。
大家可以理解为它是 A6,即 A4 对折再对折。
—— 卡片成品只有在(出血前)符合这个尺寸,才能让它在一张大纸上裁出最多张的成品。
我们常规建议的 14x9cm,其实是在这个尺寸的基础上,首先出血,其次结合了信封尺寸,最终形成的综合参考值。

同一张大纸
1、如果成品做 14x14cm,那会少数量
(即:同样印 100 张,你会多用掉大纸,导致多花钱)。
2、如果成品做 10x10cm,那应该不会多数量,且单张舍弃了 4x10cm 的空间。
(即:同样印 100 张,你的成品比别人小;且你并没有节约大纸,所以不会少花钱)

另外,这个大纸它是个固定尺寸,使得它单张的面积大约为 1 平方。
我们常说的纸张厚度,多少克(75、105、128、157、300g 等),其实就是指的一平方某种纸(也就是 1 张这种大纸)的重量。很显然,它越重,就越厚。

整个这件事情背后有个数学原理,大概跟音阶一样,是算出来的;大家感兴趣的话可自行搜索了解。

最后叠甲:
1、用 A4/A6 举例是为了方便理解,实际上有一定的误导性。
—— 因为印刷 A4(210x285mm)略小于打印 A4(210x297mm);同理,印刷 A6 也略小于打印 A6。
2、我意思是,千万别拿打印 A4 去对折再对折,然后自己得出一个尺寸。
3、印刷 A4 的标准叫法其实是:大度 16 开。而印刷 A6 的标准叫法其实是:大度 64 开

    好,所以是不是还可以有:
    为什么要出血??
    为什么分辨率要高??
    为什么要 CMYK??
    为什么要这样去设计??

    如果需要的话,我挖个坑,慢慢更.....

      Miles
      出血是印刷需要,分辨率是为了美观和显得认真在搞,cmyk 是为了打印时不偏色(我不到啊)(这条瞎说的),设计肯定要优先突出有关于 qsl 卡片 “确认通联” 的作用

      为什么要出血???

      首先,在通常的印刷流程里,稿件是印刷在大纸上的(不一定是 A0 那么大,取决于你的印量值得开什么机器)。而大纸是无法印满的。正如你拿打印机打 excel,是不可能把表格边线打到纸的最边缘去的,它至少得预留走纸(轮)的空间(这是以家用打印机为例)。
      所以,你的稿件成品,它是不可能不剪裁的

      其次,两个稿件相邻的那 1 条边,通常会挨 3 刀(剪裁):
      1、第一刀,把稿件 A 和 B(或者说,另一个 A)分开。
      2、第二刀,把稿件 A(的这条边)往内切一个指定的宽度,没指定的话通常是 3mm。
      3、第三刀,把稿件 B(或者说,另一个 A),按第二刀办。
      * 四边按此切完,你就得到了最终成品。
      * 这活儿有个机器,通常是把纸叠起来切;而不是一张一张的切。
      * 那个机器通常需要双手双脚一起,同时,各按 1 个开关去开启下刀,以避免谁把自己指头切掉了。

      这也是为啥我不建议大家在稿件外头,再套个很窄的小框(外框)。
      —— 你的稿件四边分别挨完这几刀,出来的窄框,有极大的可能对不齐(就是它四边会不一样宽)。
      —— 而你做个满铺颜色 / 宽点的框,挨完这几刀,哪怕稍微有点歪,看上去都远没窄框歪了这么明显。

      Miles 那能请大佬讲解下为什么明信片大多是 14.8*10 的尺寸吗🤔

        分辨率 / 精度

        精度是个相对概念,不是个绝对概念。
        这话啥意思呢?我举个不完全恰当的例子:
        1、27 寸的显示器,可以买到 1080p 的,也能买到 4k 的,它们的精度(和价格)不同。
        2、27 寸的 1080p 能不能看?能,我正在看(我这个至少颜色还蛮准)。
        3、那它看起来有没有 4K 爽?远没有,杵近了看全 tm 是颗粒。
        4、那 1080p 放在 27 寸上全是颗粒,放在 21 寸上呢?立马细腻多了,甚至有点 27 寸 4k 那味儿了。
        明白了吧?—— 抛开尺寸谈精度是没有意义的 —— 它只是个相对概念。

        那我们印刷究竟要什么精度?
        我的评价是,取决于你最终交付印刷开的机器是什么精度
        甘肃的印刷从业者 9M 老师,有渠道给你开到 1200dpi 的机器,甚至可以拼单开;你只管打钱。
        (我不知道他现在还接不,前段听说好像是没接了)
        而我们 “业余” 印刷,你只需要保证你的底稿精度,大于等于你最终开的机器的打印精度,就完事儿。
        如果小于,相当于你拿 4K 屏,全屏,放 1080p 素材 —— 它会肉眼可见的 “偏糊”。
        如果大于太多,相当于你拿 1080p 屏,全屏,放 4k 素材 —— 你看见的东西仍然是通过 1080p 的这么些个像素点显示出来的,像素点又不会增加 —— 它实际所得不可能大于 1080p。

        最后叠甲:以上的骚比喻,仍然是为了使这件事情方便理解,不一定完全科学合理客观。

        yitsunc
        这不就是二楼讲的东西?大度 64 开 105mm×148mm,明信片在此基础上,裁了 5-8mm。
        为啥无线电圈建议你多裁了一点点?我觉得是因为,你这个印量,应该大概开不到明信片那种机器....

        yitsunc
        补充:
        明信片应该也不是我刚讲的那个机器裁的。我刚讲的那个机器,太窄是裁不了的。
        —— 比如你喊工人裁个 0.2mm,人家肯定白眼翻到脚后跟,做不了。

        有一个另外的工艺叫,扎钢刀。它是一个定制的,环形的,指定尺寸的,甚至可以是异形 / 带圆角的,刀。印完后,把它压到大纸上,指定形状的纸就下来了。
        —— 明信片应该是这样裁的。

        颜色模式

        我们常说的 RGB 颜色,是三色的: Red、Green、Blue。
        而印刷的 CMYK 颜色,是四色的:Cyan、Magenta、Yellow、blacK。
        1、为什么会搞出三色和四色?我也不求晓得!
        我的(个人 + 不一定对)理解是,从制作维度,自发光的按三色(灯、显示屏),外打光的按四色(广告纸、广告布)
        2、既然最后一个是 “BlacK”,那为什么它叫 CMYK,而不是 CMYB?
        度娘说,是因为,在整体色彩学中,已经将 B 给了 RGB 的 Blue。

        你的卡片,最终是要交付印刷的。
        印刷又称四色印刷
        所以你最好一开始就按四色(CMYK)模式去做这个稿子。
        1、我的稿子是 RGB 的,能不能印?
        —— 能,开机器的会帮你一键转 CMYK,并表示对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色差不粘锅。
        —— 你有异议?那 RGB 不接稿,你转好 CMYK 再拿来,以你给的 CMYK 稿为准即可。
        2、我有没有一个能把 RGB 的稿子,一键 + 无色差,转 CMYK 的办法?
        —— 没有,真没有。它 tm 就是一定存在色差。它没有一个能无损互转的算法 / 公式。
        —— 我刚入行时(那得是 10 多年前了)他们给我说,你在 RGB 和 CMYK 里找不到完全相等、匹配的两个色。
        —— 所以才说你最好一开始就按四色做,你得一开始就在 CMYK 里能有的颜色里选。
        —— 这么做甚至不是为了避免色差,而是让你一开始就不要去看见 / 去搭配那些在 RGB 里的、CMYK 印不出来的颜色。你把控的不是色差,而是自己的预期。(忽然哲学)
        3、(那有些爱思考的朋友就会问了):讲究的品牌,是怎么处理这个 “色差” 问题的呢?
        —— 它们会给我们一个 RGB 色值(用于互联网、电商图、微信微博),一个 CMYK 色值(用于喷绘写真车贴印刷品)。我们只需要确保色值没输错,打样送审通过(并签字);也就不粘锅。

        Miles 好了,更完了,下面没了。
        没有 “为什么要这样去设计”。
        设计没有公式。

        请爱 JK 老师 @BG4IJK 验货,看以上的 “展开回答” 里,有没有能整合进 wiki 的内容咯。
        因为,我整不来,也没精力整 wiki。

          Miles 然后文档引用了帖子,帖子引用了文档……

          yitsunc 明信片尺寸有标准规定,这个标准是从历史传承过来的;
          QSL 卡片没有标准,只是用 14x9cm(3.5×5.5 英寸)的人多,所以大家都跟着用了。

          能不能按明信片尺寸做 QSL 卡片呢?完全可以,什么问题都没有。
          能不能喜欢什么尺寸就做什么尺寸呢?完全可以,只要你愿意多掏钱就行。

          闽 ICP 备 2021006864 号 - 7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2794 号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社区规范 积分规则 版主规则 中继规则 转载须知 更新日志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友情链接 运营报告 赞助 互联网举报中心
          是无线电,把我们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