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18拿到操作证到今天正好半年,明天应该就可以提交考B申请了。QGX在新手村这半年还算是整了不少活,在此小结一个www
其实最早接触到业余无线电的缘由是想多一个应急通信的办法(疫情期间比较生存狂hhh),画风突变还是因为考证前夕做题的时候做到一道“U段本地通联应该避开的频段”,好奇多查了一下是为什么,“业余卫星”?“月面反射”?然后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QGX的第一台设备是当时还不太常见现在已经烂大街的UV-K6,8.15拿到呼号当天完成了首次本地通联,之后立马在JYR家安排了一根U5V3八木天线。20号经过几次失败的尝试,终于在TEVEL-3卫星上收到了日本老哥JN2QCV的回复,完成了第一次卫星通联&第一次跨国DX!当时真的激动,毕竟在此之前卫星听起来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
此后我基本保持每周末至少上一次星的频率,到9月中打星操作已经基本熟练了。为了更好的卫星通联效果我又把U5V3换成了U7V4,新增了一台UV9D Mate 10瓦双工手台
9月底在BH2RSJ乳酸菌老师那整了一根手持Moxon天线,因为天线体积变小&少了拆装天线振子调整gamma匹配的过程,打星一下子变得方便了许多,可以拎起天线下楼就开打甚至在窗台上打了(x 在这个过程中对FM业余卫星也逐步祛魅,心态以体验新奇事物变成了以长期钓鱼换卡攒格子为主
同期也找到了组织加入了学校的学生业余无线电社团(就是BY1QH啦),不过由于集体台目前以短波活动为主,QGX自己独立上台的机会还不多。社团今年搞了几次ISS和FO-99的卫星SSTV接收活动,QGX虽然自己也还是萌新,但作为为数不多的卫星玩家之一也参与了活动组织和带新人的工作
不过对QGX影响更大的或许是,得知了社团EME大业的存在并开始参与其中,并且在各种理论分析中逐渐意识到以自己的力量实现一次也并非不可能,EME从一个不太敢想的奇观变成了一个可以一试的计划
此后的各种子系统购置和测试基本都围绕着432MHz数字模式EME展开,包括UV全模式电台、LNA和BG7XWF饭佬的4米主梁八木天线。最初的计划是先打一下中轨道卫星(对就是GC),能打上再考虑射月球。但考虑到大台活动和天文条件以及天气因素(入冬了,再不野架人要冻QBG了),最终决定将首次试验提前到11.26,2023年ARRL EME Contest的最后一天。当天运气爆棚,在没有sked的情况下收听到并解码了著名EME“信标台”DL7APV的CQ,并一次成功完成Q65双向通联
再之后天气转凉,QGX本人作为博士生的正事也繁忙了些,就没有再做那么疯狂的试验了。不过还是有一些进步:具有了基本的CW听抄和拍发能力,成功抄收了线性卫星的CW下行信号(虽然还没尝试过拍发);装起了BY1QH的6米八木并学习了不少流星余迹通信VHF DX的知识,明年开春或许可以在2米和6米FT8/MSK144见到我或者作为BY1QH的我hhh;自己和集体台的1.2G频段电台都已经基本调试好,有望近期向GHz频段迈出第一步(x
某种意义上得感谢这六个月的新手期,让我对频率的理解没有停留在“短波好,UV坏” “UV就是车友会和老朋友唠家常”的层面
而是有机会从一次次“开放世界冒险”中了解到整个30-3000MHz的业余无线电世界,在自由的打星和VHF DX中邂逅性格各异、能力独特的友台们,和他们一起击败传播损耗,找回失散的格子
——同时,逐步发掘「月射」的真相(大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