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QSL卡背设计比较简单,主要的设计思想是三个:
1 方便机打标签的同时可以供少量手填标签
2 能够满足一张QSL卡上记录多条信息
3 尽量留下足够的放置信息和手填信息的位置,同时保持信息醒目可见
针对第一点,我一般不会使用国内爱好者爱用的表格形式,而是留下一个空白框体,同时用文字提示字段填写内容。因为在回BURO卡的时候,一次几百张卡手填会出人命,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使用Clublog的标签打印工具,直接从Clublog的数据库里取数据排版打印。缺点是能改的地方不多,裁切标签也比较复杂,不过这样速度最快。
第二点,现有的标签打印软件都可以实现同一个人的QSO打印在同一张标签上。手填的话方框的位置也够用。
至于具体信息填写方面,我的日期一般是完整年份/月份简写/日期的形式,这样可以完全避免世界不同地区的日期读法的区别(2025.Jul.3);时间统一UTC,不存在本地时间;留了呼号域是因为有一种情况,我要确认同一个人的不同前后缀(如BG2KAJ、B1/BG2KAJ)又不想单独发卡(事实上比较少见);频率/波段部分只填写波段,可以避免双方发射机的微小不同带来的误解;模式一般只填写一种模式而不采用2way/ 2x的标识方式(我不会采用跨模式的形式通联);RST按照通联时软件记录的方式填写,SSB/CW为RST、FT8/FT4等为db数,前后不补0,标清楚正负号,RTTY/Olivia等形式填RST;RMKs用于记录其他特殊信息等。
发卡/收卡的TNX/PSE地方,以前我喜欢圈出对应位置,现在喜欢工整的划掉非选择的一项,看起来更干净一些。
RIG/ANT/PWR:如果是确定的,直接打印,非确定的则手写。
最后要在下方留出通信地址以备对方希望回卡及73和手签名等区域。
针对第三点,背面只保留重要信息,不放背景图以提高可识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