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言
笔者今年 3 月初设立了呼号为 BG5CZD 的业余无线电台,并在至今的这段时间里一直在深耕 VHF DX,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而本文来自于笔者于 2024 年 4 月 29 日 12:47-12:58 (BJT) 于 QTH:PM00be 所使用 4 单元八木天线(2.4 米 (0.4λ) 主梁,高度约 0.5-0.7λ,自由空间增益 8.54dBi,F/B=18.83dB)和 YAESU FT-710 接收并使用计算机解码、编码再发射的一段以 FT8 模式传输的信号的文字形式:
20240429_044745.113(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CQ BG5CZD PM00
20240429_044815.074(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CQ BG5CZD PM00
20240429_044845.071(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CQ BG5CZD PM00
20240429_044915.076(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CQ BG5CZD PM00
20240429_044945.085(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CQ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015.054(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CQ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045.177(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CQ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115.145(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CQ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145.090(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CQ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200 -12 0.6 1240 ~ JD1BQP IW9HII JM67
20240429_045215.093(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CQ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215.752(0) Retransmitting 50.313 MHz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230 -12 0.5 1240 ~ JD1BQP IW9HII JM67
20240429_045245.087(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300 -8 0.4 1241 ~ JD1BQP IW9HII JM67
20240429_045300 -12 -0.0 1735 ~ BG5GNC BD7TBP OL42
20240429_045315.084(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345.096(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415.057(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445.159(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515.088(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545.143(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615.135(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630 -18 0.1 1282 ~ BG5GNC BG7IKK OL63
20240429_045645.112(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715.088(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745.122(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20240429_045815.082(0) Transmitting 50.313 MHz + 1120Hz FT8: IW9HII BG5CZD PM00
补充条件,当日以及前后三日天气(气温等):
2024-04-28 星期日 24℃19℃ 阴小雨 西北风 1 级
2024-04-29 星期一 26℃13℃ 雾小雨 东北风 2 级
2024-04-30 星期二 17℃13℃ 大小雨 东北风 3 级
自此以后笔者再也未接收到来自欧洲的强信号,甚至再没有接收到来自欧洲的信号过,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在当时突然会接收到这一信号(推测应该是 JD1-IT9&IT9-BY5 的分别单向传播),直至看见日本的 Han Higasa JE1BMJ 写就,由我国的 BG3MNR 张立永老师翻译的《SSSP:短路径夏至传播》一文,使我思考起这是否是一种类似于 SSSP 的突发短路径传播。
2. 杂谈
2.1.SSSP 的定义
SSSP 为北半球夏至前后的短路径传播和南半球冬至前后的相似传播(摘自上文提及过的日本的 Han Higasa JE1BMJ 写就,由我国的张立永 BG3MNR 翻译的《SSSP:短路径夏至传播》,下文引用不再提及,将以标注的形式呈现)。2.2. 使用 SSSP 的假设路径对本次传播的推测
图 1
图 1 为多跳偶发 E 层传播的一般模型。在这个一般模型中,50MHz 信号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被 E 层电子云折射,从地球表面反射或弹回数次,一般称为偶发 E 层单跳或双跳。然而,在谈及东亚和欧洲之间的夏季短路径传播时,有些值得怀疑这种假设传播模型的可信性。
假设 E 层电子云的高度在 90 至 100km,那么单跳的最大距离约为 2000km 左右。而然而东亚至欧洲的传播路径长度在 9000 至 12000km 之间,这样通过经典的多跳偶发 E 层传播的跳跃数需要在五跳、六跳乃至七跳甚至更多。
在 E-AS 至 NA 的传播路径上,有广阔的区域是海洋,但是在 E-AS 至 EU 的路径上则只有大量的陆地,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水面(有且仅有地中海、黑海、里海三片,且进入亚洲后就再无水面了),所以 50MHz 的信号多数将被散射并(或)被低反射效率的地面吸收,仅留下一小部分能够再次返回到 E 层电子云中。
在今年 4 月 29 日的接收中,IW9HII 的信号极其强且几乎没有失真,也很平稳且没有抖动,十分近似于来自视距内或者来自一跳或者两跳距离远的信号。也就是说这些信号没有像预想的那样经地球表面多次反射被分散或者散射而导致的失真(如 EME),或者说可以假定为传播路径非常之短。
所以我结合某文思考,这是否也是一种 SSSP 类型的短路径传播,传播路径类似图 2 所示的所谓 “终端对终端” 形式。
同时,根据来自图 3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研究预报室的数据,笔者怀疑是强地磁扰动使得在中高纬度地区产生了一块较小的 PSME 区域,且在 BY5&JD1/o 上空又恰好分别有一个最近控制点的存在。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 JD1/o 和 BY5 的电台分别出现了 IT9 可视 JD1/o 但是 JD1/o 不可视 IT9 和 BY5 可视 IT9 但是 IT9 不可视 BY5 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
图 2
图 3 (Data From SEPC of NSSC)
为应当是此次的太阳活动等级仅为 M1.6 级,所产生的 PSME 区域并不是很大面积和持久且传播条件较为苛刻,最近控制点也不够持久且位置和传播条件也同样的十分苛刻,使得在以笔者的 PM00be 网格为核心的 300km 范围内的任一台站均为接收到此信号,例如 BG7XWF&BG5BAA&BA5CW 等各位使用主梁为 1λ 甚至超过且高度也约为 1λ 的 5-6 单元的八木天线的前辈均未接收到这一信号,表明了该最近控制点的严格性、苛刻性,所以出现了上文中的单向 - 单向的传播路径。
2.3. 计划
计划上来讲,在可预见性的将来,笔者将加紧建设 VHF DX 的基地,多向各位前辈们取经,自己也多读、多看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理论上的书籍如《天线手册》《业余无线电手册》等等,多探究和实践如自己制作八木天线、功放、学习电路设计这些,同时也加入探究 SSSP 传播的行列,并继续享受 DX 为自己带来的乐趣。
3. 结语
笔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在 6 米波段的 DX 方面也只能算是 “初出茅庐” 的小朋友,本文也只是自己平时娱乐所作,仅限于 “我认为我稀里糊涂的明白了” 这一点,非常感谢在我一路走来给我提供帮助的各位前辈们,也希望我在可预见性的未来中能够成功的通联欧洲的电台。也如 Ham Higasa JE1BMJ 在原文中写到的一样:现在关于 SSSP 传播,还有很多未解决或未知现象,希望更多热爱 50MHz 的同好们继续观察、研究、探索 SSSP。
4. 参考资料
4.1.“Radio wave propagation handbook”, Sakuichiro Wada, CQ pubs, Japan
4.2.“Polar Mesosphere Summer Echo (PMSE): review of observations and current understanding” M.Rapp and EJ. Lubken, 2004
4.3.“Radio Auroras”, Charlie Newton G2FKZ, RSGB
4.4.The ARRL Handbook for Radio Amateurs, 1993, ARRL
4.5.“SSSP: a newly discovered propagation on 50 MHz”, Han Higasa, JE1BMJ, CQ Ham Radio September 2006, CQ pubs, Japan.
水文一篇 —— 春夏交界发生的 AS to EU 的类 SSSP 传播